黛玉用诗来表达她的离别之情。她写的多是悲伤的诗,想到的往往是死亡,老年,分散,衰落。作者认为,正是因为黛玉身体的虚弱,所以她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,凡事都从其消极的一面考虑,这也导致了黛玉极其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。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挂钩,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。比如多血质的人很可能形成乐于助人、活泼好动的性格,而黛玉是抑郁的,这就为她的性格形成奠定了基础?
大观园的女儿们都知道她天生就有这样的气质,她们对她也没有太多的要求。这些姐妹喜欢宝钗胜过喜欢黛玉。湘云每次来贾府,总喜欢先找宝钗而不找林妹妹,渐渐减少了黛玉与人的社交,也助长了她比较忧郁的性格。家道中落对黛玉的影响是敢爱不敢言。只有把自己的爱深藏在心里,期待别人的帮助,把自己的爱寄托在别人的怜悯上,她才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。
4、 林黛玉的故事简短概括林黛玉的故事简要概括如下:林黛玉10岁由贾母带大,教育,如同第一个孙子贾宝玉。与11岁的贾宝玉同吃同住,衣食全由贾母打理。他自以为凌驾于三春之上,其实只是隔辈至亲,而且很不开心,因为他是最后一个被王夫人的仆人送来宫花的。11岁时,父亲又去世了。从此在贾府生活,养成了孤傲的性格。12岁,贾元春婆婆后,林黛玉入住潇湘馆,在大观园诗社被昵称为潇湘公主,在此写诗抒怀。
林黛玉的神话被赋予了迷人的诗人气质,为宝黛的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浪漫色彩,同时也定下了悲剧的基调。林黛玉和薛宝钗并列梦乡才女榜第一。他们都曾因人性中的德才之争和婚姻中的金木,互相欣赏,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洞房花烛夜含泪而死,因为他们都属于善恶之性。林黛玉.戴宇在葬花方面的艺术造诣,《葬花之歌》是林黛玉哀叹其人生经历所遭遇的一切悲声的代表,也是作者曹雪芹塑造这一艺术形象、展示其人格特征的重要作品。
5、 林黛玉的命运说到中国的小说,我首先想到的是四大古典小说,西游记之幽魂,三国战略,水浒兄弟,红楼梦爱情。对于《红楼梦》来说,也许曹雪芹把人物刻画得太“人性”了,没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人物。但相对来说,如果非要排一二三四,那我选林妹妹。林黛玉上辈子是西灵河畔三生石旁的绛珠仙草。因为它每天都被赤霞宫的侍者用甘露浇灌,所以离开草木的子宫后才变成了人。
在这个世界上,林黛玉本该是一个受到万千宠爱的孩子,但他的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,他也体弱多病,这导致了林黛玉/高傲自卑的性格,促成了林黛玉/长期居住在贾家。林黛玉初入贾府时,曹雪芹用了很长一段话来描述林黛玉的容貌:两弯如蹙的眉,一对似喜非喜,状态有二悲,且是病。眼泪一点点,气息微微,懒惰像一朵美丽的花照耀着水面,行动像一棵虚弱的柳树。